西周服装等级(西周服装款式图)

      编辑: 韩军 阅读

1. 西周服装等级

西周社会属于统治阶层的贵族,分各种等级,从高到底有天子、诸侯、大夫、士,各级贵族都是土地所有者。士以下都是被统治者,主体部分是平民。

国”中的农、工、商,和“野”外的庶人构成了西周社会中的被统治阶层。

贵族们又称“君子”,田野里劳动的农人被称“野人”或“小人”,“君子”和“野人”或“小人”是对立的。他们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庶人的地位很低,但并不像奴隶那样一无所有。当时的农业劳动者有自己的妻子儿女,家室庐舍,他们还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此外,也存在着部分奴隶,主要作为家奴而存在。铜器铭文中有关于用匹马束丝赎回奴隶的记载。这些奴隶多来自战俘,但其总体数量和用于农业生产的比例都不高。

2. 西周服装款式图

交领右衽,无扣,以带系衣,腰糸大带

3. 西周服饰等级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得以建立。周礼以天命为主导,以宗教宗法为基础,将天命、君权,宗教关系与政治结构融为一体。形成了朝聘会同的礼制和雅乐体系,这对西周人的穿着打扮产生了深刻影响,服饰形制也有尊卑等级的存在。

西周王也就是周天子一般穿九章纹样冕服。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下身前有蔽膝,通常,天子蔽膝为朱色,诸侯蔽膝为黄朱色。鞋以皮革和木作鞋底,鞋底较高。

4. 西周服饰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间,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

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5. 西周的服装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思想:由于统治阶级放松思想控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军事: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资源互相吞并,连年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6. 西周时期服装特点

不太一样。

商朝服饰:上衣下裳。

衣着正色,裳用间色。

一般是小袖,长度在膝盖上下,衣领、衣袖、衣缘等处有饕餮纹、蟠螭纹、雷云文等花纹图案。

腰间多系绦带。

贵族男子在腰带之下正中部位。

配一块上狭下广的斧形装饰,名为“苾”或叫“韦鞸”,即后世的“蔽膝”。

周代服饰:周代比商代宽松,长度过膝,衣袖有大小两式,衣领裁做“”形,腰间系带作蝴蝶式结。

西周男子服装:戴高冠,穿大襟衣,腰配大带,并饰有襞膝。

西周女子服饰:穿矮领窄袖衫,腰下饰有襞膝。

东周男子服饰:戴高冠,穿曲裙袍服(即深衣)东周女子服饰:穿窄袖短衫,足穿革靴,是当时胡服特征。

在以后每个朝代的服饰各有特点和不同之处。

直到现在我们能找寻的相同处就是采用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制。

希望有帮到你。

7. 西周服装图案纹样

凤的最初造型源自玄鸟,是我国古代东夷族的图腾,后来发展为商代偶像。《诗经>商颂>玄鸟》中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引出有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下商始祖契的故事。

为此,商朝人尤其崇拜玄鸟,并发展出用原始凤纹装饰当时的玉器、铜器等工艺品。

逐渐,人们创意出一种集众鸟精华于一体的凤。

据说直到汉或南北朝时“凤”才发展为“凤凰”,分出雄雌体。

秦汉时期,凤在民间被视为能够引导人类灵魂升天再生的神灵,相关纹饰被大量应用制作。

凤纹在汉代基本定型,即《韩诗外传》中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

《宋书>符瑞志》中形容凤为:“蛇头燕颌,龟背鳖腹,鹤顶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

内容比汉代更加详细生动。

还有不少民间传说形容其为“锦鸡头、鸳鸯身、鹏翅、鹤腿、鹦鹉嘴、孔雀尾”等,这些情况都表明凤纹造型随着历史的推移变得更加具体化。

8. 西周的服饰制度

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 。“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周礼参考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

特色: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扩展资料: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

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

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

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休闲类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